之前参加了C姐的线下会,想来自己在品牌推广方面好像没啥好分享的,索性就被老王说来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经过自己的支支吾吾分享了半天,发现自己好像没把这事讲明白。
所以我想通过文章连载的形式来分享,我明白,通过分享让自己的信息流动起来才有价值,假如我的分享对你有帮助,那我就不虚此行了。

当然我知道每个人的成功不可复制,我也不敢保证我重头再来还能成功,所以我也不一定鼓励你创业,但我写的是我最真实的情况,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仅供参考。
我的创业基于三个重要时刻:
第一时刻,进跨境圈
第二时刻,选择出来合伙创业
第三时刻,选择单干
开始发车
第一时刻、进跨境圈
2019年我跟大部分毕业生一样,对找工作比较迷茫,整天四处投简历四处面试,广州深圳来回跑,偶然间我深圳一个表姐给我打了个电话,跟我聊了下找工作情况,知道我还没找到工作,就问我要不要来做跨境电商。
当时来看,跨境电商属于没有什么门槛的行业,只需要大学英语四级就OK,有些还不用,然后我就去网站投了几个跨境公司的简历,选的是产品开发。
因为我听说跨境是七分靠选品,三分靠运营,最后进了坂田五虎之一的泽汇,后来才知道,这是铺货公司嘛,每天基本都是去1688上找到不错的产品然后复制粘贴产品信息到ERP系统,一天规定100来个产品。
每个月有指标,然后就看公司有多少运营愿意帮你上产品,大公司几千人,跨境全平台都做,分工非常明确,每个人都是生产线上的一颗螺丝钉。
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尝试了半年,半年后自己对产品供应链大致明白了,也刚好转正,但是发现这个岗位一天到晚都是干着重复性工作,旁边的老同事做了两年了也是做着同样的工作,顿时我觉得日子一眼望到头了,毅然选择离职。
懂了产品,接下来就是要学会运营了,第二家公司就是亚马逊运营的公司,也是坂田五虎之一,公狼,哈哈面试的时候说是精铺,但是跟铺货公司逻辑还是一样。
同样规定你把ERP上的所有文案上传到listing上,每天也是规定100个,而且强制加班到9点,不然没有奖金,我在想,我这不是在做跟我上份工作同样的事吗,只不过是在流水线上换了个位置而已,当然,一个多月的时间把亚马逊后台摸索了一遍就走人。
上班族的最后一家公司终于是一家精品公司了,做欧洲站的精品运营,心想这下可以好好干了,年底做出个爆款,并写一个复盘发到公众号上,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开公众号了,偶尔分享一些亚马逊干货。
然而我三个月后也选择走人,问题出在:
一,每天一直都是在给老品刷单,每天就是fb上找资源,各种免费送测。
二、产品经理迟迟没有新品出来,几乎三个月了还没有一款新品能上架,可见效率之低。
当然,这也让我有了很多空闲时间学习,刚好那时候看了一位站外大佬的文章,备受启发,通过站内站外打造爆款,我对站外从那开始埋了根。
但是公司那时候的运营手法很简单,就告诉你每天给我刷,而且刷了确实见效很快,我也有建议过组长可以尝试下站外资源,但是德国站尝试下了mein,成效不错,7折可以出100来单。
然而,因为自己一直没有新品可以推,整天也都是刷,又是日子一眼望到头,每天除了刷还是刷,非常空闲,与其这么浪费时间,不如走吧。
我一直离职跳槽,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不太优秀的打工者。
这段经历其实没什么可说,一来没有什么值得分享的心得,二来不适用于所有人,大多数人还是需要会忍着继续上班,毕竟无论如何,上班还是收入的重要来源,那我为什么离职能这么干脆呢,这个也不好说,说出来就会觉得我传播负能量了。
第二时刻:合伙创业
2020年年中的时候我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初衷是做亚马逊卖货,当时为什么这么有底气就出来创业呢?其实我当时运营和选品能力都很薄弱,资金也有限,创业成功几率特别低,那么我为什么还敢这么做呢?
1、我当时的合伙人有5年亚马逊经验,虽然是通过公众号认识的,但是通过他的文章字里行间对他的能力和为人是了解的。
2、我们选择走更轻资产的模式-代运营,卖货始终离不开要押很大的资金在里面,比如,你想要做一个日出百单的产品,月销10w美金,那么投入100w是必须的,但是对于创业初期的我来说还是挺困难的,所以商量之下选择这条路。
3、2020年亚马逊已经算是一个快要接近饱和的时机了,那时候还没开始疫情,我当时觉得上班学习的速度终究太慢,得赶紧布局了,太晚布局的话后面再做亚马逊就难上加难了。
4、长期积累的站外资源,我们开了另一条业务线,就是做站外推广服务,这个不是为了挣钱,只是为了帮助团队在前期的摸索期中能解决团队的生存问题。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团队都是死在黎明前的黑暗,前期的现金流太重要了。
对,基于这些条件我还是在家人和朋友百般劝阻之下,选择跟着合伙人搬去宝安那边的一间破房子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创业之旅。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是骨感的,跟大多数人一样,创业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的理想是年底盈利6位数,但是现实是年底亏损6位数。
这里面有很多原因:
1、选品失败,火爆一时的产品
2、过于依赖刷单、站外
3、压货太多,滞销严重
当然,站外服务勉强还能维持生活开支,所以最后也不会很差,团队只要还能继续下去,有一点现金流也能支撑下去,只要不要让自己的现金流断裂就好。
后面经过了一年的尝试,发现个人的优点不在于卖货,而是去服务每个亚马逊卖家,所以选择在2022年年初的时候all in到亚马逊站外推广上。
心得:
1、创业初期,先赚到第一块钱很重要,赚的是信心。
2、在对一个领域还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找一个前辈带是有必要的,可以少踩很多坑。
3、一心不能二用,卖货和服务不可兼得,选择自己有优势的领域入手比较好。
4、创业初期还没赚钱的时候,要开源节流,别一下子投入太多。
第三时刻:单干创业
为什么选择all in亚马逊站外推广?
第一、合伙创业的时候就开始尝试做这方面的服务,也从0到1跑了一个小闭环,证明这个服务是有市场需求的,但是之前因为一边做亚马逊卖货一边又做服务没有做好,我现在有信心All in到站外推广服务这个领域里面,可以做的更好。
第二、我预见2021年站外推广服务会是一个红利期,首先在2020年末的时候我就发现很多外行人开始入场亚马逊了,据说日增量3700人,原因在于媒体炒作深圳湾一号的房子都被那群做亚马逊的人买了,
(据侃侃网统计,2021年年初的时候平均每天就有3700个新手亚马逊卖家入场)

第三、亚马逊算法的越来越严格,平台逐渐趋向正规,很多只靠刷的卖家都可能会被平台淘汰,果不其然后面大家也都知道了,亚马逊的一波封号潮导致很多大麦遭殃。
第四、因为第三的原因,导致2021年年初亚马逊发布了限制店铺仓储容量的政策,最后大家如果要发货过去,就需要把一些其他产品清除掉一些,来腾出空间给新的产品,所以,站外推广开始被广泛用来清货。
2021年三月份,自己带着手头剩下的5w,重新出来招兵买马,才真正明白,合伙创业那不叫创业,那还是上班,而单干创业,那就是真的创业了。
招人、整合资源、业务对接,引流,写内容等等,所有东西都是需要你自己来弄,每天24小时都是不够用的,这个问题只能说是在后来找到靠谱的小伙伴后才慢慢缓解,慢慢才把自己解放出来。
好在我们很多工作都进展的很顺利,到2021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团队已经有10来人,公司的订单体量已经算是全国站外服务top5的服务商,因为我们的资源和服务都不错,长期下来就都是口碑。
这一段我做对了什么?
1、不断输出站外内容到公众号,内容只要有价值,大家都想结交你的。
2、有一篇文章被小北老师转发他的公众号,阅读量1.5w,给我带来了一波忠实粉丝,帮助我们实现冷启动。
3、要招人,事必躬亲是个坎,坎不过去也得坎,但是坎过去了,你会发现这是质的变化。
4、进生财有术,虽然没帮我赚什么钱,但是提高了我的认知,起码是提高了赚钱的能力。
最后,我把我的创业经验总结成这几点:
1、创业要先赚到第一桶金;每个创业者只有在赚到钱之后对钱才有一个新的理解,才能知道钱是怎么来的,才更有动力去赚更多的钱。为什么很多人创业会失败,我觉得可能就是因为理想太浮夸,现实太骨感,没有先赚到第1桶金,大部分创业失败的人都是死在黎明前的黑暗。
2、单干之前要先完成小闭环;没有的话建议先上班或者合伙,等到自己完成一个项目的小闭环了,再出来单干all in,这种情况创业不太容易失败。因为单干和上班或者合伙永远都是两回事,前者你面临的风险九死一生,后者你面临的风险其实不算什么,还有很多机会翻身。
3、越分享越幸运;一方面写公众号我能快速让我对这个领域的体系有了了解,另一方面通过文章我能结识到这个行业的其他牛人,写作是普通人完成破圈的最低成本的方法,没有之一。输出的同时,说不定就有大咖帮你转发一下,会比你努力很久都有效。
4、预见红利期的时候要选择聚焦;红利期很短,2021年的红利期在上半年,下半年潮水就开始慢慢褪去,甚至平台开始不让卖家做站外推广了,我们之所以在这么短时间内超越同行进入头部,就是因为我选择了聚焦,专门做站外推广,放弃掉以前一心二用的心理。
5、竞争对手是最好的老师;小排老师说过,种内竞争你死我活,种间竞争相互退让,生态竞争抱团取暖。从进入站外这个领域开始,就看到这个行业非常卷,大家都在拼价格战,口碑也很差,我仔细分析了市场之后,三番两次拜访一个头部服务商,一开始对方确实很不待见,但是我很愿意把我的东西、资源都分享给对方,最后达成战略合作,也也学到很多。
6、利他就是利己,市场很大,我希望大家一起挣钱,而且说不定大家还做的比我好,然后把好的经验也分享给我,这样大家的蛋糕才越做越大。我更想大家一起抱团取暖,一起研究站外推广这件事,一个人或许可以走的更快,但是一群人也许能走的更远。
后面的故事就是我们的团队如何从1个人到现在的10人吧,创业连载中~